|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2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4 years, 6 months ago

 

 

 

 


客途秋恨觀看心得(張美玲)

 

本片故事背景是1970年代的故事,曉恩與其母親葵子間母女感情與二人間關係、及其雙方對對方感情的改變情形。

 

大女兒曉恩由於從小是由祖父母養大,與日本媽媽葵子間長期有著隔閡,對母親的想法與做事方法均不認同,在與祖父母分開,回香港與父母同住後,二人間的矛盾更加嚴重,同樣地與其他家人間的閒隙也日益加深,因此後來離家求學。同樣的母親葵子,也認為大女兒是心中的痛,因此,對曉恩也是說話帶刺。

 

在母親葵子決定回日本探親時,曉恩決定伴隨母親同行,在日本語言不通與文化烱異的情形下,曉恩體驗了母親當年在中國人生地不熟及與其他人文化差異下生活的難點;再加上舅舅說明了母親當年與父親結緍後,受到家人的排擠,在日本家中處境的困難;而曉恩在回憶起母親在中國廣州家中與祖父母相處的情形,及鄰里對母親的評價與冷言冷語,漸漸體會到母親的心境及其處境;此外,母女二人因相處久了,加上曉恩態度的改變,而母親在日本也有一些感觸,因此也逐漸對曉恩敞開心胸,告訴曉恩與父親結識、結婚的經過,總算母女心結逐漸解開,而母親也不再對曉恩的祖父母那麼不諒解,甚至鼓勵曉恩回廣州看病重的爺爺。

 


 

米拓 

看完《客途秋恨》此部電影之後認為談到的話題十分明顯 —— 不同文化之間造成的衝突,尤其是不同年代之間造成的。看兩位女主角的不同角度認為雖然與個人的情況不同,但原則上之前體驗過類似的困難。除了談到此話題之外,《客途秋恨》仍接觸20世紀發生的不少歷史上的事件,從而歷史上教育觀眾。

 


馬棣

「客途秋恨」這部電影雖然是1990拍的,不過電影裡談到的話題非常的當代,跟現在的社會十分有關係。電影所談到的題目便是跨越婚姻衝突。不只是跨越婚姻衝突,也談到移民到一個語言聽不懂的地方。

此外看完這部電影也可以稍微了解那時代的歷史,例如: 香港人到英國讀書,滿州的衝突等等。

 


 

玉梅: 觀看電影的心得

 

這部電影「客途秋恨」讓我能多了解一個家庭在經過很複雜的歷史背景。從國際婚姻的角度來看,主角的經歷路程的跨地區、跨語言的生活是提出來很重要關鍵議題是身分認同的問題。因此,想到現在台灣新住民及其子女家庭讓也是面對種種的家庭教育、溝通問題等。同時如何讓台灣新住民二代發揮具有文化、語言的優勢是目前台灣現代社值得探討。

 


 

對我來說這不電影有點憂鬱。看完我覺得生活很亂七八糟 - 一方面隨機,一方面八成已經由家庭,階級和血統背景所決定的。能看到女主角因為不是白人沒選上英國的BBC,最後因為家人的關係到香港去當記者。很隨機是媽媽在滿洲國遇到未來的老公。同時能看到因為階級/文化差異,媽媽當日本人爸爸當中國人就有不少的衝突。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