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7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Ngoc Mai 5 years, 1 month ago

 


老師講的一些重點:

第二個階段的主題:文化傳統

 

傳統節日,傳統藝術,中醫

 

實證主義 (positivism) - Durkheim

     自殺論 - 自殺率收社會的影響。

 

台灣戲曲中心:

https://tttc.culture.tw/Xiqu/index.aspx

 

歌仔戲 (唯一在台灣發出的戲)

    反串 -   女生 扮成 男生 / 男生 扮成 女生

生  男主角

旦  女主角   

 

台灣老街都是日本時代的時候蓋的老街。

台灣建築物的現代化是透過日本而來的。日本人是去歐洲學習,然後來台灣實踐他們所學到的。


 

 


張美玲

歌仔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SkqYMy1LY

本次觀看的是廖瓊枝老師歌仔戲經典劇目「王寶釧」中的部份,角色由廖瓊枝&趙美齡老師扮演,(都馬調),在三分多鐘的內容下,演出均採用台語「演唱」,即便是在思考部分,唱腔應屬都馬調,速度快,演唱時搭配的樂器,熱鬧非凡,果然有適合節慶演出的味道。而這一段表演唱腔快,均無重覆,也沒有所謂的經典名句。


狄馬棣

網路上查到台灣最有名的歌仔戲團就是「明華團」。

我問過五個台灣朋友哪一個是歌仔戲最有名的一句話,但他們五個完全沒有概念。

一位著名的歌仔戲演員就是廖瓊枝和楊麗華。


 

丹:

歌仔戲時源自宜蘭的台灣傳統戲劇/曲調藝術。最有名的歌曲包括七字調,都馬調等。

 

都馬調歌詞:

兩人愛意在心內,咱哥在東,妹啊在西,阿娘若無嫌啊,

我袂作胡蠅,做蚊啊,阮嘛要飛過來。

六月棉被收去,囥相好阿哥去佇外莊,英暗袂得阿君妳來返,

夭壽這個五更那會這呢長。

半暝月娘照入紗窗,為何偏偏來照我守空房,阮關窗將月緊緊送,

送去隔壁通好照別人。

 

看歌仔戲時我只能說我完全不懂情況。我也不懂歌曲哪裡好聽;但,我明明就是外國人。我長大中一次都沒聽過中國傳統歌,對我耳朵來說時完全陌生的音。也讓我知道,自己文化跟自己習慣的音樂風有密集關係,是很難接受新的音調等等。我從小也沒有特別喜歡西方的Opera或戲劇,所以我更不懂歌仔曲哪裡會吸引人。希望以後能夠欣賞。


 

阮氏玉梅:

 

 

台灣歌仔戲:

台灣歌仔戲是台灣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越南也有傳統表演藝術被稱為Hát bội¸ Cải lương跟台灣歌仔戲的類似,也許是地理接近及文化、歷史上的影響。觀看一段歌仔戲影片,我覺得台灣歌仔戲和越南Hát bội¸ Cải lương傳統演戲演出內容讓一般大眾也能認識民間傳說及忠孝節義故事,進而接觸文雅辭彙,歷史故事題材多採用中國古代傳說或民間故事如「包青天」,「孟麗君」,「梁山伯與祝英台」等。

 

另外,觀看歌仔戲,我看到了藝術之美及其特色:用台語演唱、化濃妝、在劇場舞台表演,卻不常看到被拍成電影,演員演出時必須使用大量演技和語言,搭配各種樂器營造出劇場的氣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cPezk97cs

 


曾詩敏

 

查到網上的資料:

臺灣有名的歌仔戲演員:小鳳仙, 陳鳳桂, 吴梅芳

有名的劇團: 明華園戲劇團 

這次在網路看的歌仔戲:孟麗君之游上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D8NsYGT58

因為歌仔戲唱的是台語,所以單聽的話完全聽不懂,要看字幕才會了解一點內容。聽完的感覺就是覺得跟粵劇很相似,從服裝到旋律,還是故事都是古代的典故或民間傳說為多。

 


米拓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SGvL8JPzA 

聼著影片的第一半時留給我相當浪漫的感覺,首先解釋歌仔戲設置爲何,在聽兩位演員唱著幾句話。第二半大約内容為一位警告另一位想去的地方危險,聼背景音樂就能聽起來氣氛改變了,速度稍微快一點了,呻吟也低一點了。雖然内容不多,但因爲有字幕而演奏只隱約,所以還是能感覺到氣氛大概如何。 

2. 最有名的歌仔戲是哪一段?-->《明華園》 

最有名的歌仔戲演員是誰?--> 小鳳仙、吴梅芳、王玉川、唐美雲 等


陳玉水 

 

越南的傳統藝戲劇:Hát bội (哈伯劇), Cải lương (改良劇)

http://matnatrangtri.com/nghe-thuat-hat-boi/nguon-goc-cua-hat-boi.html

Hát bội (哈伯劇)

根據丁朋非(NSND Đinh Bằng Phi)傳統戲劇專家的研究, Hát bội(哈伯劇)出現在千年前(XI世紀),越南封建李朝時代(農村-宮廷時代)。人民主要以農業為主,於是每年收成大豐收時會隆重拜拜農神,同時男女老少也用很純樸的工具當樂器來唱歌跳舞,表示謝神。這種民間自創的歌舞被稱為Hát bội(哈伯劇)Hát bội(哈伯劇)在當時滿滿流行起來,Hát bội(哈伯劇)也同時傳到宮廷裡的國王,國王感興趣於是開始有人進一步研究Hát bội(哈伯劇)的劇情、服裝、樂器.... Hát bội(哈伯劇)也從此寫上歷史。不過當時在封建制度的保守思想下,不重視這種的藝術,於是它在歷史上有非常少的紀錄。

Cải lương(改良劇)

改良劇是越南一種現代民間戲劇形式,融合了越南南部民歌、樂調,以及傳統㗰劇的一些特點。 改良劇誕生於20世紀早期的越南南部,1930年代,在法國殖民地區的中產階層中取得繁榮,現代以來成為國家戲劇的重要形式之一。與其他劇種不同,改良劇持續在民眾中受到歡迎,直至1980年代達到高潮 

Cải lương(改良劇)出現在20世紀,Cải lương 也就是「改良」是跟她名字一樣是把以前的「Hát bội(哈伯劇) 改良,加很多符合時代的因素如:情局、音樂(實用已有的歌曲而改成符合劇情的歌詞)、服裝、打扮...於是較受現代人的歡迎。

1960年代,Cải lương(改良劇)越南南部非常受歡迎,當時的西貢大概有39個表演場地,20個培訓Cải lương(改良劇)演員中心

1975年越南統一之後、Cải lương(改良劇)還被受歡迎,直到1985年因為沒有更新、缺乏新鮮感、沒有精彩的劇情、演員老化....

一些著名的Cải lương(改良劇)如:蘭和碟戀曲(Chuyện tình Lan và Điệp)、蘇映月(Tô Ánh Nguyệt榴槤葉(Lá sầu riêng)...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