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View
 

04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曾詩敏 6 years, 5 months ago

 


以下請各位參考:

 

第十一屆城市學學術研討會摘要徵稿至3/26(一),誠摯邀請教授及學生踴躍投稿。詳情請參閱:http://ilms.ouk.edu.tw/signup.php?id=98

 

 

敬祝

        事事順心

                                         第十一屆城市學學術研討會籌備處 敬上

 


 

 

 Home works

1. 找一篇用文化解釋做為研究主要方法的論文,最好是學位論文。

2. 請查原住民歌手的抗議活動,並且解釋他們為什麼這樣。

keywords: 巴奈 傳統領域 沒有人是局外人

 


第三組所討論出來的題目:

 

1. 老中青三代對日本文化的看法

2. 台灣人對東西方外國人的態度

3. 外國人與台灣人對台灣的看法

 

第二組討論出來的題目:(暫定)

1.各國無法接受被別人問的話題

2.外國人對臺灣的第一印象

 


 

陳寬明:

 

1.法國大革命的文化解釋:以一九七O年代以來法國史家的解釋為例 http://hdl.handle.net/11296/8b6q28

     這篇論文主要從史學史的角度,看一九七O年代以來法國大革命的文化解釋,以佛朗索瓦‧弗榭(Francois Furet)、侯傑‧夏赫迪耶(Roger Chartier)、莫娜‧渥祖夫(Mona Ozouf)三位法國史家對法國大革命的解釋為例,探討這三位史家如何從政治意識、政治文化、節慶等廣義的文化角度研究法國大革命。文分三部, 第一部分是史學史的考察:談文化的歷史解釋與法國大革命的歷史解釋,大略介紹文化在史學解釋中的概念與近一、二百年來法國大革命的解釋概貌,以及法國年鑑學派的文化研究趨勢,藉此了解一九七O年代以來,法國大革命這一歷史事件在研究方法與史學解釋上的轉變。第二部分談一九七O年代以來三種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文化解釋:以弗榭、夏赫迪耶、渥祖夫三位史家的解釋觀點為論述對象,主要採自三位史家的三部著作-----弗榭《解釋法國大革命》(Furet, Interpret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 、夏赫迪耶《法國大革命的文化起源》(Chartier, The Cultural Origin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渥祖夫《節慶與法國大革命》(Ozouf, Festivals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藉此看三位史家如何從政治意識型態、政治文化、節慶等文化角度談論法國大革命。第三部分闡述法國大革命解釋的新觀點:這個部分是為了說明一九七O年代以來的法國大革命解釋與一九七O年代之前的解釋之間具有同質性。主要針對舊研究取向中「啟蒙思想與法國大革命的關係」以及「中產階級與法國大革命的關係」這兩點,檢視弗榭、夏赫迪耶、渥祖夫三位史家如何就過去的解釋基礎,進一步發展新的文化觀點。

 

2.Do you hear people sing?

     作為政治參與的一種管道,姑且不論個人所可能會得到的「利益」如何;但是「個人成就感」以及「個人義務感」勢必會受到程度不一的滿足。然而從1960年代開始盛行的新社會運動,則明顯有著「參與式民主」的特質。新社會運動的特徵,分述如下:

一、身分不同:傳統的社會運動多是由受壓迫者發動;新社會運動除此之外,也有對國家、社會充滿理想與抱負的年輕一代加入。

二、主張不同:傳統社會運動較為重視「物質」;新社會運動則重視「後物質性議題」,如居住正義、轉型正義、環境權。

三、對意識形態的重視程度不同:傳統社會運動較少有明確的意識形態立場;新社會運動的「新左派」意識形態強烈。

四、新社會運動重視分權參與,因此行動也較有系統、有組織。

     總結而論,此次原住民「凱道部落」運動,具有上述四種特徵,應可歸類為「新社會運動」。

 


狄馬棣

 

1. 在"page and files" 我上傳了一篇使用文化來解釋為何亞洲的都市規模那麼大。想要下載看看話請到 “pages and files"的第四週那邊有一篇文獻叫做:「一種關於亞洲巨型都市規模的文化解釋」

2. 我去年在新聞台看到與「沒有人是局外人」有關的新聞,不過那時候沒有聽得很認真,所以我以為是跟東南亞人有關。我那時候以為是東南亞人無法融入台灣社會,因此抗議。不過老師提到這話題之後我就去翻了許多新聞,發現這個活動是原住民推的。他們是因為覺得他們都沒有被尊重。他們抱怨的是別人使用他們來賺錢,把他們當成唱歌,跳舞的人而已,而且把他們的土地賣掉給別人來蓋渡假村。

米拓

 

1. https://warwick.ac.uk/fac/soc/al/globalpad/openhouse/interculturalskills/global_pad_-_what_is_culture.pdf

2. 

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抗議之原住民使用相當特殊的方式來表現他們何處不滿意 —— 跳舞、唱歌、燒狼煙等。對布農族歌手布而言,狼煙是約定的幾號。如此能告訴他人要履行約定、及能傳達自己的苦難。


 

張美玲

 

1. 全職母親之外,「最理想」托育模式選擇?--文化解釋觀點 (歐紫彤, 2014)

在此研究中,作者從傳統文化的觀點來解釋托育與母親/女性工作」的關係,企圖解釋母親在托育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理想的小孩照顧安排的選擇,傳統文化如何影響父母決策,而在現在社會對此決策之影響。

 

2.原住民歌手的抗議活動是為了原住民傳統領域應納入私有土地問題,持續抗議一年的主要原因是議題未獲得政府處理,而抗議者認為持續、長期的抗議,或許在未來能有所不同;而其抗議方式不同於一般的抗議活動,
以表演接力方式來抗議,因原住民部落分散,由不同人、部落表演,就像是造訪一個移動的部落,能反應原住民的天性與特質。

 


 

王姿閔:

 

1.異國節慶觀光比較─以泰國VS台灣天燈水燈為例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5/11/2015111615075235.pdf

 

本篇論文以台灣天燈與泰國水燈節慶活動來做比較,泰國最美麗的浪漫節慶,水燈節,是泰曆12月的月圓日(約是西曆的11月)舉行,是為了祭祀河神的傳統慶典,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而放天燈則稱為Yi Peng,是為了紀念天上的神,同樣在祈禱平安順利。

台灣天燈,新北市平溪區自1990年代(當時為臺北縣平溪鄉)重新恢復了放天燈的儀式,後來施放天燈成為遠近馳名的商業活動,甚至有專門生產天燈的廠商,許多旅遊景點每天晚上都提供放天燈的活動。

 

2.原住民為何上凱道抗爭?

 

原住民原本過著自已的生活,有著自己的語言、文華、習俗、土地、主權。然後在未經過他們同意之下,這塊土地上來了另外一群人,剝奪了原住民的一切。讓他們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流離失所,成為邊緣人。一個群族的成功,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他族群的苦難之上。除非我們不宣稱自己是一個公益的國家,否則這一段歷史必須正視。政府必須為這段不堪的過去真誠反省,這就是道歉的原因,這是我們今天站在這裡的原因。

 

20172月14日行政院原民會公佈了《原住民族土地劃設辦法》,並且立刻生效,但是這個劃設辦法引起了許多爭議。公佈前外界無人知道最後版本,包括原民會族群委員都不知道,當天沒有邀請任何一位原住民立委。還有許多原住民青年在場外抗議,其中包括泰雅爾民族議會議長都被擋在場外。

 

原民會為這個劃設辦法辦了十多場座談會。許多關心這個辦法的族人,好不容易參加了座談會,提供了意見,幾位原住民立委也召開公聽會做出決議。但是這個劃設辦法仍然跟原來的版本差不多,並沒有受到族人的意見或立委的決議影響,似乎原民會拒絕與族人溝通。

 

這個「原住民族土地劃設辦法」主要有兩個問題:

(1)排除「私有地」

(2)「公有地」的部分需要與公有地主管機關商議

 

2017年2月23日,歌手巴奈、那布、原民台前台長馬躍比吼與族人在凱道召開記者會,抗議剛公佈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將導致原住民土地被財團大量開發,阻礙原住民文化發展,也傷害生態環境,要求:

(1)修改「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

(2)推出該辦法的原民會主委下台

 

什麼是原住民傳統領域?

 

原住民傳統領域是指原住民原本的生活領域,包括部落所在地、農耕地、獵場、漁場、聖地等等,也包括海域與河流。由於居住在台灣西部的平埔族群的傳統領域問題相當複雜,目前討論的傳統領域只包括16個原住民族,大致上只包括中央山脈與台灣東部,不影響台灣西部及各大城市。

 

原住民傳統領域屬於誰?屬於個人嗎?

 

部落或家族內部很清楚可以使用的土地範圍,以及土地使用的規範。例如:家族開墾的農耕地通常屬於家族,但是家族不再耕種後也可以由別的家族耕種,獵場漁場採集地通常屬於部落共有,大家都可以使用,以獲取食物和各種資源。但族人也要遵守許多規範,例如使用的時節、使用的方法、收穫如何分享等等。

 

目前原住民傳統領域的概念也是土地屬於部落,由部落來主張傳統領域的範圍。

 

凱道小講堂

 

目前駐紮在距離總統府四百公尺的台北捷運台大醫院站1號出口,詳細地址是台北市100中正區公園路52號。從台北車站坐捷運淡水信義線,坐一站就到台大醫院站,從1號出口出來就可以看到我們了。

 

我們每天都在這邊,向有興趣的朋友解說原住民土地、轉型正義等議題,也提供從幼兒園到大學生認識原住民文化與相關議題的課程。每週一至五晚上19:30舉辦凱道小講堂,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分享關於原住民土地的知識與願景,然後巴奈教你唱古老的歌,希望大家一起來認識原住民文化的美麗與豐富。

 

活動中邀請各個不同領域的講者,從國外的經驗到台灣許多部落的經驗,從文化、歷史、產業、教育、環保、自治、長照、法律等等好多面向,幫助我們更認識原住民傳統領域這個議題、台灣這片土地、原生的豐富文化、未來的可能性。朋友們除了到現場參加,還可透過直播一起聽演講並且線上提問,不小心錯過的朋友可以透過直播影片來「補課」。

一行人在凱道紮營等待政府回應,並努力與社會對話,從寒冷的冬天等到炎熱的夏天,每天餐風露宿,辦各種活動、講座,一直堅持中。

 

小英總統為什麼要向原住民道歉?

 

小英總統是為了400年來歷代政府的錯誤施政,造成原住民的苦痛和不公平待遇,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道歉。其中包括:「荷蘭及鄭成功政權對平埔族群的屠殺和經濟剝削,清朝時代重大的流血衝突及鎮壓,日本統治時期全面而深入的理番政策,一直到戰後中華民國施行的山地平地化政策。歷代政權的武力征伐、土地掠奪,強烈侵害了原住民族既有的權利。」

 

-------------------------------

 

Dan:

 

1: https://ac.els-cdn.com/S0313592617302199/1-s2.0-S0313592617302199-main.pdf?_tid=aae6d61b-0383-4433-88f3-b4bded68c2bc&acdnat=1522118822_45023403b706b973a88756af551652de

     本文跟澳洲的原住民有關。陳述他們以前hunter-gatherer的生後,捕獲食料的方式是否比現代人更快樂。作者以一些背景研究為基礎 : 原住民社會是否能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保證人類的生存? 是否滿足three pillars of sustainability (社會/環境/經濟)。最後, 本文研究了問題原住民是否曾經富有的? 而且那富有是甚麼樣的富有? 作者提出,當時的原住民的基本要求因為比較低,所以一點點東西就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讓他們快樂。那我好奇,如果東西本來就比較少。

 

2: 土地為主要點。政府要還原住民的土地不包括私人土地而只有public land。有的原住民開始抗議說超過一半他們以前的土地已經變成了私人土地,這些也應該要還他們了。

     原住民社會有分量重 - 山山和田山。山山可以使用reserve land,但田山不能用。政府還原住民公共土地的話,權力會屬於"山山"部落。田山 (比較靠近海的) 的問題不會消失。


雷娜妲

1)    http://bora.uib.no/bitstream/handle/1956/2861/47382752.pdf;sequence=1

2)    The Council of Indigenous Peoples issued the Regulations for Delimiting Indigenous and Tribal Range Land, which serves as the legal basis for defining traditional indigenous lands within Taiwan. An estimated 800,000 hectares of land will be delimited as indigenous territory under the new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Council’s official press release, the regulation is “a milestone on the pathway of realizing indigenous land justice.”



阮氏玉梅

1. 找一篇用文化解釋做為研究主要方法的論文

 

不同東方文化1 2018-03-27 12.19.23-.pdf

2. 不同東方文化 2018-03-27 12.19.23-20180327132906.pdf

3. 不同東方文化2018-03-27 12.19.23-20180327132929.pdf

 

2. 查原住民歌手的抗議活動

去年我曾經餐與觀察原住民在凱道的抗議活動。抗議的目的是要訴求轉型正義、原住民土地使用權利等。他們抗議方式是顯示原住民的文化,召集人歡迎民眾來參與昌歌、跳舞、將石頭彩繪上各種顏色。我感覺他們的抗議活動好像一地表演一樣。


曾詩敏

 

1. 台灣端午節慶典儀式與信仰習俗研究   The Study of Rituals and Folk Religions in Taiwanese Dragon Boat  Festival

以台灣端午節的祭典、儀式與信仰習俗為主要研究對象,透過參與觀 察和訪談,記錄台灣端午節當天所進行的「個人儀式」、「家庭儀式」、「團體儀式」, 並分析其儀式過程,探討台灣端午節的文化脈絡。再者,本論文亦透過文獻分析, 企圖重新考掘台灣端午節的主體性發展,呈現亞洲端午節的文化多樣性特質。
 https://mocfile.moc.gov.tw/bochhistory/e401af4f-ea0d-462e-8bfd-7e80c2609701.pdf

 

2. 原住民團體9日於台糖會館周邊發起抗議活動,盼社會大眾能看見台糖非法取得原民土地的歷史。不滿中華民國永遠先犧牲原住民歌手巴奈泣訴,台灣原住民族失去土地、失去語言,最終只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流亡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