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2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4 years, 11 months ago

Homeworks:

 

1. 想一個有關節慶的研究.

2. 參考本週文獻,提出閱讀心得

 

04-移民文化意識.pdf

01-發現台灣.PDF

 


台灣燈會

 

反核遊行

陪審團遊行

 


張美玲

 

1.傳統節慶:媽祖遶境

2. 移民文化意識  讀後感

本文論述華人移民由於過去中國形象不佳,也為了融入移民當地社會,再加上外國文化的吸引,因此多數人會背棄母族文化,而移民當國的政策、社會鼓勵,也讓許多華人放棄母族文化,而後代子孫更是連一句華語都不會說,更別說是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或認同。

而近幾十年來,由於中國經濟的崛起,提升了中國的國際關注力,再加上中國以軟實力為一外交手段,移植中華文化至其他國家,不僅是華人移民社會,也包括非華人社會、國家,帶動文化崛起,不僅讓華人更深入探討、學習母族文化,也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文化、傳統、對中國文化感興趣,進而學習語文。因此,不僅華人會擁抱中華文化,而外國人也樂於接受中國文化。

不過,我認為中國的經濟力是吸引許多人學習華語、了解中華文化的主因。當然目前中國目前的經濟力量強大,對全世界有重大的影響,因此許多外國人學習中文以便與中國發展經貿關係,但對於文化或政治的認同,可能不如經濟那麼樂觀,只要有適度的了解、有利於經貿發展就夠。

而且近年來孔子學院假語言教育之名而行思想洗腦之實,也引起某些大學或國家的注意,並拒絕其設立;再來是其民主度不夠、政治社會不開放,以及其對香港回歸前後的兩手策略,等等也都會讓人提高警覺。

此外,以中國文化、儒家思想、孔孟老莊等來包裝中華文化,我認為並不見有效,那僅我我們身為華人認為重要的,即便身為台灣,不見得對這些文化有多深了解,或熱愛,更何況是語言學習者?今日學習中文,便只是語言一種工具,而語言只是為了溝通,後續的文化認同、其他文化的學習..等,應是個人有興趣後,再更深入接觸的。若試圖以此包裝語言學習,讓學習者、語言、文化的距離更遠了。


 

丹:

     1: 節慶與安全(節慶時,犯罪行為的增加,比如說:強姦/盜竊/交通違規,等等)

 

     2: 移民文化:本文讓我特別想到兩件事 - 1。我最近看過研討會一部小影片,聽著問了有關嘻哈音樂出現英文的 “N word” 現象的問題,想知道這個詞在歌詞的出現,白人為啥跟著唱還是不ok?講者回答,他覺得白人已經享受話語權利,社會最高的地位等,所以習慣自己想說什麼,想去哪裡,想幹嘛都沒問題。但因為英文的n word是原來當作貶低黑人的詞,現在黑人採回來這個詞互相使用不代表白人也可以隨時用。就算在音樂或電影出現,白人是很難接受世上有的詞語他們是不能說的。

 

          有關軟實力:我曾發現過,美國人雖然對中國人有不少負面刻板印象,但我們對日本的印象其實很好。我覺得這點值得討論:雖然都是東方,但是有什麼音素使得日本(在西方人眼中)擁有 ”乾淨,進步,美麗” 等形容詞,中國卻有 “髒,落貨,醜” 等形容詞呢?


 

米拓 

 

功課:可以經過的德國節慶研究:  

二月份的萊茵河流域狂歡節(Karneval):可研究參與者選服裝之原因(童話、電影、書籍) 

十月份的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可研究參與者穿的傳統服裝背景

 

 

 

 


陳寬明

 

1. 傳統節慶的古今意義轉變,如中秋節從過去的「八月十五殺韃子」,一轉而為「一家烤肉萬家香」。

2. 關於移民文化意識,本人數日前與朋友觀看電影「古墓奇兵:源起之戰」便深感同情,歐美或許過去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幽靈作祟,向來多視東方文明落後、低賤,乃至是非人所能理解。以此部電影為例,劇情當中的東方文明是以日本邪馬臺卑彌呼(ひみこ,Himiko)女王為代表,起初視卑彌呼為死神的象徵,並將卑彌呼的墳塚改植於太平洋西岸的百慕達,被稱作「惡魔海」的「福爾摩沙三角」,最終再以卑彌呼其實是身染不明惡疾的除魅手法,灌輸歐美等國所強調的「科學」概念。

其實,卑彌呼作為日本文明的人物,歷史上有其爭議,有記載於我國史書抑或日本書籍上,也有說其實根本不存在卑彌呼女王,甚至有言卑彌呼就是日本開國的「天照大神」;惟關於「天照大神」,也有說原型即卑彌呼。雖然是能行巫術之人;但其實巫師並不能夠與死神畫上等號,只能說歐美先進國家對於神秘部落信仰,或許因為誤解,或許是不了解,抑或是根本無心去理解,因而視其為邪魔外道,其實都是一種對異國文明的不尊重。

 


狄馬棣

 

1. El caga tío

這是我們在加泰隆尼亞的一個節日。大概在11月底或12月初全家去森林尋找一條厚的木頭。小朋友會把這條木頭帶回家,而會幫它畫雙眼睛以及嘴巴。從那一天開始小朋友負責餵它,每天要給它一些水果,這樣它會開心地變胖。必須餵它直到12月24號。這一天父母會把一些禮物放在這一條木頭下而會幫它蓋被子,每一個小朋友必須拿著棍子一邊打它一邊唱聖誕歌。打完了後,小朋友會把被子揭開,發現TIO (那條木頭)大便出來許多禮物。

上面描述的是一個加泰隆尼亞傳統的節日,不過這個節日慶祝的日子與聖誕老公公是同樣的,所以怕總有一天聖誕老公公會把這個傳統節日毀滅。為了瞭解目前的狀況我認為必須進行一個小研究來明白怎麼樣的家庭還在慶祝該節日。

 

 

 


 

親愛的文化研究會員您好:
       
3月10-11日(週六、日)將舉辦2018文化研究年會「文化在民間:探尋我們的抵抗與重生之機會」研討會,地點在台灣大學文學院,敬邀參加。年會相關訊息請於年會網站查看;亦或於臉書粉絲專頁追蹤最新動態。
    文化研究學會有效會員:毋須繳交報名費,請直接填寫報名表單,當天於報到臺簽到即可(附上兩日便當和會議手冊,第一天會員大會後晚宴)。若您尚未成為有效會員,請繳交2018年會費。一般會員常年會費1500元,學生會員500元。
         

 

         期待與您於年會相見 !

     
                                                                                
                           文化研究學會秘書處敬上


 

印尼奇特節日.doc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CKDsjLt_qU&bpctr=1520910107 


曾詩敏

 

1. 想一個有關節慶的研究. 

越南節慶與中國節慶的關聯: 越南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連越南很多大節慶也是跟中國相同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可研究越南節慶與中國節慶的由來關聯與比較。



 

 

陳玉水 said

at 12:47 am on Mar 14, 2018

陳寬明

1. 傳統節慶的古今意義轉變,如中秋節從過去的「八月十五殺韃子」,一轉而為「一家烤肉萬家香」。
2. 關於移民文化意識,本人數日前與朋友觀看電影「古墓奇兵:源起之戰」便深感同情,歐美或許過去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幽靈作祟,向來多視東方文明落後、低賤,乃至是非人所能理解。以此部電影為例,劇情當中的東方文明是以日本邪馬臺卑彌呼(ひみこ,Himiko)女王為代表,起初視卑彌呼為死神的象徵,並將卑彌呼的墳塚改植於太平洋西岸的百慕達,被稱作「惡魔海」的「福爾摩沙三角」,最終再以卑彌呼其實是身染不明惡疾的除魅手法,灌輸歐美等國所強調的「科學」概念。
其實,卑彌呼作為日本文明的人物,歷史上有其爭議,有記載於我國史書抑或日本書籍上,也有說其實根本不存在卑彌呼女王,甚至有言卑彌呼就是日本開國的「天照大神」;惟關於「天照大神」,也有說原型即卑彌呼。雖然是能行巫術之人;但其實巫師並不能夠與死神畫上等號,只能說歐美先進國家對於神秘部落信仰,或許因為誤解,或許是不了解,抑或是根本無心去理解,因而視其為邪魔外道,其實都是一種對異國文明的不尊重。

 

 

2.

Comments (1)

陳玉水 said

at 12:47 am on Mar 14, 2018

陳寬明

1. 傳統節慶的古今意義轉變,如中秋節從過去的「八月十五殺韃子」,一轉而為「一家烤肉萬家香」。
2. 關於移民文化意識,本人數日前與朋友觀看電影「古墓奇兵:源起之戰」便深感同情,歐美或許過去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幽靈作祟,向來多視東方文明落後、低賤,乃至是非人所能理解。以此部電影為例,劇情當中的東方文明是以日本邪馬臺卑彌呼(ひみこ,Himiko)女王為代表,起初視卑彌呼為死神的象徵,並將卑彌呼的墳塚改植於太平洋西岸的百慕達,被稱作「惡魔海」的「福爾摩沙三角」,最終再以卑彌呼其實是身染不明惡疾的除魅手法,灌輸歐美等國所強調的「科學」概念。
其實,卑彌呼作為日本文明的人物,歷史上有其爭議,有記載於我國史書抑或日本書籍上,也有說其實根本不存在卑彌呼女王,甚至有言卑彌呼就是日本開國的「天照大神」;惟關於「天照大神」,也有說原型即卑彌呼。雖然是能行巫術之人;但其實巫師並不能夠與死神畫上等號,只能說歐美先進國家對於神秘部落信仰,或許因為誤解,或許是不了解,抑或是根本無心去理解,因而視其為邪魔外道,其實都是一種對異國文明的不尊重。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